Image 66.png

 

陶德.菲利浦導演,瓦昆.菲尼克斯主演的《小丑》在今年的8月31日贏得了威尼斯最高榮譽的金獅獎,全球票房狂砍10億美元;美國首周開出的9千6百萬美元,超越了《猛毒》的成績;更打破R集電影的極限,再創高峰。

口碑同樣獲得大多數人讚賞。威尼斯首映全場,觀眾為此電影起立鼓掌整整8分鐘,從各大網站評分來看,小丑幾乎強勢問鼎了奧斯卡。

Image 64.png

我在前幾日也與姐姐一同去觀賞了小丑。

一開始,我也抱著半信半疑的心情,畢竟西斯.萊傑飾演的小丑,那個形象完全是不可踰越的巔峰。

但看完後,我發現我錯了。

除了被瓦昆的表演給深深折服,離開戲院後,我整個人仍然無法離開電影。

小丑的劇本參考了大導演馬丁.史柯西斯的三部電影,《蠻牛》、《計程車司機》和《喜劇之王》。艾倫.摩爾的經典漫畫,《蝙蝠俠:致命玩笑》也是靈感來源之一。

pt2019_11_09_11_45_19[1].jpg

關於《蝙蝠俠:致命玩笑》上一篇有更深入的探討,歡迎大家點閱

 

確實,小丑和上述提及的幾部作品都有相似之處。雖說是DC漫畫最知名的反派角色,然而電影並不代任何一絲超級英雄的色彩。

就像導演陶德菲利浦說過的:「我們並沒有參考任何來自漫畫原作的內容,所以我想這會惹火一票粉絲。我們創作了屬於自己的劇本,構思了這位小丑的來歷。」

我們看的不是小丑的電影,更確切的說是“成為小丑”的電影。

開場的幾分鐘,老舊的媒體播報出高譚市的混亂,一個扮演小丑的男人看著鏡子中的自己,強迫露出笑容,眼角卻很矛盾地落下淚水……

我是很不喜歡隨意吹捧一個作品的,明明只是一場簡單的戲卻非要加上自己的見解,加以美化,這是我尤其討厭的。

這次我卻要說,光是這開場的鏡頭,小丑已經將核心用簡短有力的方式給表達出來——

小丑的笑並不是出自內心,甚至強顏歡笑讓他痛苦。

而這個小丑就是主角亞瑟.佛萊克。

 

 

亞瑟.佛萊克

Image 71.png

亞瑟身處的高譚市宛如80年代的紐約,骯髒、破爛不堪。

即便如此,亞瑟還是想為人們帶來快樂,他崇尚成為像知名脫口秀主持人,莫瑞.法蘭克林那樣的人物。

在工作上,亞瑟曾時常遭人誣陷、辱罵……前半段,我們看到的都是社會對他的誤解。先天患有疾病的亞瑟時不時會控制不住地放聲大笑,他是一名精神病患,但人們看待他總是投以同情又鄙夷的眼光。

每一天重複不斷,精神病院的行政員工會問著他相同的問題:「你有沒有負面情緒?」

沒有人願意真心聆聽亞瑟的話,他就像被社會給排擠,怎麼也無法融入,儘管想做一個人們眼中的「正常人」,大多數人還是有著既定印像。

原作小丑有一句很經典的台詞——「經歷了最糟糕的一天,任何人都會變成瘋子。」

這個所謂的「一天」,我認為是集結所有壓抑不住的情緒,因為無法再接收刺激而爆發。

一直不被溫暖的視線關注、丟了工作、遭到歧視,甚至以為自己的父親是市長候選人的湯馬士.偉恩,本來可以抓住這最後一根稻草的亞瑟,換來的只是對方的不屑一顧和家庭的悲慘真相……種種打擊如同惡夢纏身,令他無法窒息。

地鐵上亞瑟向三個混混開了槍,當下他是害怕的,同時他卻感到一種解脫,因為長期壓抑的情緒終於爆發式的得到宣洩。

最諷刺的是整個高譚市竟然有一半以上的人被這件事煽動、鼓舞、崇拜。亞瑟盡可能扮演著社會良好公民,將自己當成小丑取悅大家,沒有換來一絲關注;他槍殺了三個人,被冠上罪犯之名,則得到更多的掌聲。

這意味著什麼?

人們的反應簡直是一種肯定。

犯罪被合理化,高譚市暴動更加猖狂。

殺了虐待過自己的母親後,亞瑟又將誣害他的同事一同殺害。當所有憤怒的因素得到釋放,他,亞瑟.佛萊克蛻變成了「小丑」。

小丑是一個象徵——象徵著他心靈上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

既然他必須得笑、被迫得笑,那麼他要用自己的方式去笑。

 

 

小丑

Image 5.png

 

「當我出場的時候,可以介紹我為小丑嗎?」

 

受莫瑞邀請上脫口秀的亞瑟大膽地承認了他就是那位造成市民轟動的象徵,小丑。

先前的亞瑟期望著莫瑞可以注意到他,他想得到莫瑞的認同,這次卻不同。拿他的影片來恥笑他的人永遠不會認同他。這社會是殘酷的。

「你也很壞,莫瑞,你播我的影片,邀我上節目只是為了拿我去取悅你。」

觀眾還為亞瑟的自白驚魂未定,莫瑞還不斷辱罵著他。

亞瑟站了起來,問了他——

「你知道當你惹毛被社會唾棄的人會怎麼樣嗎?」

沒有梗、沒有笑點。他朝莫瑞頭上開了一槍。鮮血紛飛,觀眾尖叫。

隨後亞瑟被逮捕了。高譚市因為小丑的所作所為已經沒有法規能夠控制。警車行駛到一半,被抗議者給撞上,他們釋放出亞瑟。

亞瑟在一片歡聲鼓舞中醒來。人民的躁動歡呼。這是亞瑟努力熬過好幾個年頭從來沒有過的。

亞瑟的日記曾寫下這一句——「我只希望我的死比人生更有價值。」

不用再去在意別人的眼光,他可以坦承接受的自己的情緒。

此時的亞瑟注意到血從鼻子流出,他用血在自己臉上畫上了笑容。

這一夜,他幾乎確定了——他就是小丑——高譚市的犯罪王子。

 

 

 

有些觀眾或許認為小丑失控的背後有更深遠的原因,瓦昆的小丑的動機出於私心,也有人說小丑的魅力在於迷一般的背景,反而給他過度加入注解、給他背景破壞了他原有的魅力。

我的觀點是,小丑從來都一個「人」,他瘋狂難以捉摸,但是我們依然不能否定自始至終,小丑和我們一樣都是有血有肉的人類。

小丑說過的——「蝙蝠俠不過是另一個瘋子。」

我們每個人其實都住著一個小丑。

那麼換位思考,你會想要發自內心微笑嗎;你會想每一天充滿正能量嗎;你會想快樂正常地與人交談嗎?

答案都是肯定的。

可我們往往無法真心站在他人的立場思考。

還有,我們更不能視而不見的社會真實的樣貌。

從電影中,我們可以看見社會的摧殘下造就出一位犯罪者。

當他作為亞瑟的小丑時,他們嘲笑;當他作為罪犯的小丑時,他們歡笑。

所以你要說小丑才是瘋子嗎?我認為真正瘋的是這個社會。

 

電影裡有個有趣的暗喻。

亞瑟喬裝人員進入慈善晚會,那裡正播著查理.卓別林的《摩登時代》。

Image 72.png

▲《摩登時代》被譽為美國史上最偉大的電影之一

 

《摩登時代》講述的是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工人被無情剝削,當時的政治動盪不安,人民得不到保障。卓別林則飾演著社會底層的工人,種種不如下依然保持樂觀的心情。

而小丑裡面的富人們看著這部電影,真的彷彿在看喜劇,他們的笑聲接近嘲笑。

這個暗喻不只是只有電影。

別不承認,當你在看小丑時是不是也因為侏儒勾不到門把而發出笑聲?我聽見了電影院很多人都在發笑,那也是一種嘲笑。

另一個有趣的彩蛋是曾經飾演《喜劇之王》的勞勃.狄尼洛在《喜劇之王》裡扮演著和亞瑟雷同的角色。

Image 65.png

這次他則演一個拿別人當笑柄的主持人。

 

 

「小丑」是在亞瑟已經絕望崩潰下所產生的一個可以釋放自我的角色。

Image 6.png

亞瑟成為小丑步下階梯那段已經可以說是經典,就像他一步步走入深淵,但這時的他卻是快樂的;當他殺死自己的母親,窗外的陽光特別燦爛;當他站在暴動的人群中央、沉浸在歡聲雷動中,他的笑是全場第一次發自心裡的。

最後一幕亞瑟回到阿卡漢精神病院,他開懷大笑還告訴醫生她永遠不會懂這個笑話。

這句台詞我看來有兩個層面的意思。

之前亞瑟的獨白出現過這麼句台詞:「有心理疾病最糟糕的是,所有人都期待你假裝自己沒病。」

不管他的笑是否因病所致,在上流社會的醫生不可能明白,她從來拒絕看到任何脫軌,對她來講不正常的事。

另外一個意思,看起來亞瑟的話也像是在對看《小丑》電影的觀眾所說——

當我們已經發覺這社會的墮落出於漠視,那我們會選擇逃避嗎?

 

瓦昆把成為小丑的前後都演得絲絲入扣,他的笑充滿魔力,我卻能聽見他的痛苦。

西斯.萊傑之後再無小丑這句話可以被收回了。

瓦昆.菲尼克斯的小丑讓我徹底改觀對超級英雄電影的認知,我看到了一個人如何掙扎、苟延殘喘,然後在一切都無法回應他反而給予他一技又一技的重擊下,在這樣壓抑的社會促成下,成為終極反派。

 

 

 

那上面就是對小丑的影評。第一次寫這種類型的影評還有不足之處請大家多包涵。

我們是巴黎可麗餅和挪威燻鮭魚,下個文章再見囉~

arrow
arrow

    巴黎可麗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