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鼓手 Whiplash》影評:魔鬼教育是否能激發出才

哈囉!又見面了!我們是巴黎可麗餅和挪威燻鮭魚!

《進擊的鼓手》是2014年上映的一部有關音樂的劇情電影,本片獲得絕大多數影評人觀眾的好評,是當年奧斯卡的熱門作品(最後也獲得最佳男配角、最佳音效、最佳剪輯等獎項)。

對於音樂題材的電影,由於本人是個音癡和對音樂本身不是很感冒,在這之前還沒想過會發表相關評論——畢竟誰會想聽連DoReMi都唱不好的人評價音樂的好壞呢?不過與其將《進擊的鼓手》歸類在音樂電影,它更像是用音樂陳述了教育理念的電影——是的,我甚至覺得勵志片都只是虛有其表,整部電影雖然充斥爵士樂,但就算你沒有音樂底子也絲毫不會影響你的觀影體驗。

 

 


電影資訊

片名:進擊的鼓手

導演:達米恩.査澤雷

監製:傑森.布倫、海倫.艾斯特布洛克、米歇爾.里特維克、大衛.蘭卡斯特

編劇:達米恩.査澤雷

主演:麥爾斯.泰勒、J.K.西蒙斯、保羅.萊瑟

攝影:雪倫.梅爾

配樂:賈斯汀.赫維茲

剪輯:湯姆‧克洛斯

 


劇情《進擊的鼓手 Whiplash》影評:魔鬼教育是否能激發出才

安德魯.奈曼立志成為像巴迪.瑞奇一樣的傳奇鼓手,同時他也是紐約薛佛音樂學院的一名學生。剛開始進入初級班沒多久的安德魯能力並不被看好,在樂團中不是核心鼓手,同學們私底下甚至會有人說他的閒話。

某日,學院高級班教師泰倫斯.佛列契竟來到初級班,且相中了安德魯的音樂才華,邀請他到他的樂團。

對安德魯來說無疑是受到第一次肯定,他心裡的雀躍蕩然於臉上。

《進擊的鼓手 Whiplash》影評:魔鬼教育是否能激發出才

但安德魯不曉得這是他殘酷又嚴苛的惡夢開始。

佛列契是出了名的魔鬼教師,幾乎無所不用其極。安德魯第一天上課演奏練習中有人跑調,只見佛列契破口大罵,說話的語調和用詞稱得上是侮辱,甚至還直接趕跑了一名同學,原因是佛列契認為當他問他覺得自己有沒有跑調,對方膽怯的點了頭,絲毫沒注意到跑調的根本不是他。而安德魯也沒有好過,即便下課時間在與佛列契的對談中,他覺得自己受到對方的賞識……

剛開始,佛列契要他試著演奏也的確獲得讚許,可是那也僅僅維持幾秒鐘,當佛列契說出:「有點拖」

《進擊的鼓手 Whiplash》影評:魔鬼教育是否能激發出才

氣氛立刻急轉直下。接連兩三次達不到佛列契的要求,他便對安德魯出言辱罵,朝他摔椅子、搧耳光……

經過此次打擊卻沒有讓安德魯退縮,他日以繼夜反覆練習,打到手破皮流血仍強硬著疼痛打鼓。

《進擊的鼓手 Whiplash》影評:魔鬼教育是否能激發出才

不久後樂團作為奧文布魯克爵士樂比賽時,安德魯把樂團鼓手——坦納的樂譜搞丟,而坦納沒辦法背下樂譜,這讓完美主義者的佛列契無法容許。此時安德魯自告奮勇——在這幾天日以繼夜的練習他已經把樂譜背到滾瓜爛熟。沒有選擇的佛列契答應讓安德魯取代坦納上台演出。

結果安德魯表現優異,他們的樂團在比賽奪下第一名,同時安德魯也向佛列契證明了自己的才華,取得對方讚許,第二天他就被換上首席鼓手的位置。

乍看之下一切似乎往好的地方發展,安德魯感覺看到了曙光。

然而劇情又 一次將他狠狠打臉。

佛列契邀請安德魯在初級班的搭檔——萊恩加入樂團,還很隨意就讓他踢下安德魯,成為新核心。儘管安德魯很不滿意提出抗議,但佛列契並不予理會。

為此,安德魯更加以練習,甚至和女朋友提出分手,只為換來更多的時間。

《進擊的鼓手 Whiplash》影評:魔鬼教育是否能激發出才

一次,佛列契少有帶著悲傷的情緒與樂團的人講述之前他的學生——尚恩.凱希在意外車禍去世——他的故事版本中,即使尚恩起初不被看好所有人都勸他放棄,只有佛列契自己看中了他的潛能。這在安德魯聽起來特別感同深刻,因為此時他堅信自己就是那壞玉石,對方的話就像講給他的聽的。

隨後包含安德魯在內的三個鼓手,坦納和萊恩都無法達到佛列契完美的400拍,三個人不斷輪流遭到佛列契斥責,精神體力都被壓制到極限,最後安德魯脫穎而出,被選為首席。

不料,隔天的比賽安德魯乘坐的巴士拋錨和其他種種原因差點沒能趕上比賽,鼓棒還忘在租車中心。

《進擊的鼓手 Whiplash》影評:魔鬼教育是否能激發出才

情急之下,他與佛列契爆發爭吵,為了保住首席位置,安德魯飛快開車回到出租中心,卻在路上出了意外,但心中只惦記著比賽的安德魯忍著傷痛,滿是傷痕的回到音樂廳。

演奏結果可想而知,受傷的安德魯跟不上節奏,表演一團糟。佛列契直接和他挑明:「你玩完了。」

沮喪的安德魯低下頭,後悔又不甘。下一秒,所有之前壓抑的憤怒全部湧上心頭,他衝了上去,在大庭廣眾下毆打佛列契,以至於他被學院開除。

面對安德魯在學校遭到的精神虐待,安德魯的爸爸找上校方。這時安德魯從尚恩的律師還得知,其實尚恩不是由於車禍去世,他是長期遭到佛列契的精神施壓患上抑鬱症導致上吊,他們希望安德魯能夠作為證人指控佛列契,好不讓他繼續胡作非為。當然,這是匿名指控。

《進擊的鼓手 Whiplash》影評:魔鬼教育是否能激發出才

經過考慮,安德魯答應要求,令佛列契被迫離開學校。

那之後,安德魯放棄音樂夢想,把家裡有關音樂的全部都清掃的一乾二淨,現在在餐廳打工,過著普通學生的生活。

巧合的是,有天他經過一家爵士樂俱樂部,發現佛列契在台上表演。演奏完畢後,安德魯本想趕緊離開,卻被佛列契叫住。可能是出於禮貌也或許是內心對音樂還有一絲期望,安德魯便與佛列契喝了一杯。

《進擊的鼓手 Whiplash》影評:魔鬼教育是否能激發出才

從對方口中得知,佛列契之所以會用那麼嚴苛的教育方法,是為了能逼出學生的潛能,找到下一個查理.帕克(外號「大鳥」,美國爵士薩克斯手,被認為是現代爵士樂歷史上重要的開拓者)。安德魯問他要是逼得太緊,把下一個查理.帕克逼到放棄呢?佛列契則回應——下一個查理帕克不會氣餒。

臨走之前,佛列契告訴安德魯自己要在爵士音樂節上出演,鼓手的位置還差口氣,希望安德魯能夠擔任。安德魯聽完他的花言巧語答應下來。

音樂節當天,佛列契事前嚴謹的告訴大家,底下來的都是大人物,只要這場演奏玩砸了就不可能翻身,因為那些人都有過目不忘的本領。

到了上台即將演奏時,忽然佛列契朝安德魯走過來,並說:「你當我傻子嗎?我知道是你!」

《進擊的鼓手 Whiplash》影評:魔鬼教育是否能激發出才

緊接著開始指揮著安德魯完全沒聽過的曲子,樂譜也不給他。原來這就是純粹的報復。佛列契只是想讓他在眾人面前出糗,根本不存在認同才能一說。

安德魯受不了屈辱,放下鼓棒走出舞台到父親的懷裡。但父親安慰著他告訴他:「回家吧。」他又毅然決然回到舞台上,不顧其他人的目光自顧自打起「大篷車」的節奏。

就算佛列契氣急敗壞,可受迫於場合,他只能照著安德魯的拍子幫忙指揮。安德魯放手一搏——剎那間,他的才能彷彿一次爆發!完美的節拍和精準的節奏讓他不斷超越極限,甚至是到了癲狂。音樂進入尾聲、佛列契露出了全劇可能唯一一次發自內心的微笑。

《進擊的鼓手 Whiplash》影評:魔鬼教育是否能激發出才

因為至少在這一瞬間,他看了他的查理.帕克。


 

《進擊的鼓手》是取材於導演兼編劇的達米恩.査澤雷就讀中學的親身經歷。據他所說:「我有一個把我嚇得魂飛魄散的指揮,也做過一些焦慮的噩夢,我不吃飯不睡覺,一直練到雙手流血、鼓面破裂。」就如査澤雷自己所說,他想拍音樂另一面的電影,關於音樂的恐懼和痛苦。

連電影製片人傑森.瑞特曼形容是「茱莉亞學院版的金甲部隊」——這也是讓我喜歡上本片的原因——和陳腔濫調的勵志片相比,《進擊的鼓手》展現了更加吸引人且更具發人深省的話題。

在談論電影主題前,先談談劇中兩位主要角色。

 

泰倫斯.佛列契

《進擊的鼓手 Whiplash》影評:魔鬼教育是否能激發出才

一個以斯巴達教育來鞭策學生的嚴厲老師。

“There are no two words in English language more harmful than good job”是出自於電影中他的台詞,也可以歸納於他教育理念的總結。

佛列契堅信唯有鞭打才能把人給逼到極限,然後超越極限,最後創造無與倫比的成就。佛列契除了是個偏執狂,他還像擅長指揮樂團一樣擅長操弄人。西蒙斯精湛的演技下,把這個角色應當有的本質表演得淋漓盡致。査澤雷曾告訴西蒙斯:」我要你超越你的最大尺度,我不想看到螢幕上有個人站在那,我要看到一隻怪獸。」而他的確成功的讓佛列契以相當討厭,且令人退避三舍又不失價值觀的形象完美詮釋給觀眾。

 

安德魯.奈曼

《進擊的鼓手 Whiplash》影評:魔鬼教育是否能激發出才

麥爾斯.泰勒本來就擁有音樂底子,因此即使實力不足以撐起劇本角色的要求,在拍戲前不斷練習還是讓他每次在音樂表演上都有一定程度的說服力。

除此之外,安德魯這個角色最讓人感同身受的是他對自己才華底氣的認知。剛開始無法得到肯定,表現得毫無自信,直到被佛列契點名才泛起了光芒。

要說他為什麼那麼容易被佛列契操縱?原因諷刺的是,恰恰佛列契正好也是第一個給予安德魯肯定的人。正因為如此,安德魯才會忍氣吞聲去達成那些要把人逼瘋的要求,畢竟在他的角度,他是有可能成為下一個查理.帕克。

《進擊的鼓手 Whiplash》影評:魔鬼教育是否能激發出才

在這條道路上,安德魯幾乎是走火入魔(這也是他為什麼那麼容易受佛列契擺布的原因之一),每次被捧得老高沒多久又被摔到地面,導致在他相信自己才能的同時也放棄許多,例如他的女朋友。和女朋友談分手那段實在是重要的一幕,反應了安德魯為了追求自我才能認可,明明內心應該要討厭佛列契,卻為此放棄他曾經主動追求的好女孩。

 

電影名稱原文是「Whiplash」直譯是「鞭打」。簡潔有力的彰顯了電影的雙層涵義——其中自然是劇中反覆出現的曲目,另外就是佛列契的教育——電影通過安德魯和佛列契兩個角色的對立,讓我們不禁思考,夢想努力到底是不是只是童話故事?極端是否可以孕育出天才?天才是否一定禁得起鞭策?

有人看到影片最後,或多或少會同情甚至贊同佛列契殘酷的做法,認為他看出安德魯身上的潛能,他的所作所為只是為了使其達到他眼中的藝術高度,並且這一切是在他認定安德魯做得到才構成。

想當然,也有不少人對佛列契的教育感到納悶反對。

這也讓部分影評人與觀眾在觀看本片時,對結局產生質疑,還有影評用了「扭曲」一詞。說到底,那種非人性的教育在道德上仍然存在著模棱兩可的認知。

依我的看法,老實說,我非常痛恨那種教育。

如果在長期精神折磨下真的激發出天才,那也不全然是靠著教訓主義,更多的是需要天時地利人——遇到對的事、對的人——比起魔鬼教育,「因材施教」似乎更合常理。再說,就算天才形成,他的身心卻不是在健康安逸的環境下度過,只留下一層層心理陰霾那根本是得不償失。

《進擊的鼓手 Whiplash》影評:魔鬼教育是否能激發出才

那既然提出對這套教育的反駁,我們又為何給予本片讚賞呢?

答案當然是、我不覺得《進擊的鼓手》不是老掉牙的勵志片,在那之上更不是在歌頌此佛列契的教育理念。

很明顯的,不管是從電影創作、導演與演員註解又或是整體劇情走向,都不是某些影評人認為的「挑釁」。要是那是事實,劇情便存在了邏輯漏洞——那便是結尾安德魯情緒激昂的演奏出佛列契眼中最完美的節奏。試想一下,如果到了這一步都是佛列契激勵的一部分,那要怎麼解釋師徒間的偶遇?坦若安德魯沒有與佛列契再次見面,後面破繭而出的極致突破就不可能達成,也意味著安德魯終將埋沒才華,成為他自己眼中的平庸之輩。因此,把後半段的行為理解成最簡單的復仇更讓人信服。

既然說到這,我們再回頭想想為什麼我沒有用「兩個對藝術追求著魔的天才」來形容本片,而是用「對立」一詞。

《進擊的鼓手 Whiplash》影評:魔鬼教育是否能激發出才

畢竟從影片開始,一直展現虐待施教於人的佛列契(加上後半段的復仇),基本上他就是本片的「反派」(當然,即便這麼說佛列契也不是純粹的惡,只是他在追求藝術的思想與我們不同);而在最後的表演,安德魯成功的戰勝了這個「反派」,他用自己的才能完全征服了他——證據就是,影片中一直處於操縱人心的佛列契,在那一刻被安德魯操控,被他的才華吸引,直到最終露出那抹笑容。

 

《進擊的鼓手 Whiplash》影評:魔鬼教育是否能激發出才

 

 

好啦~以上就是對《進擊的鼓手》的影評。最後只想簡單說句——自信也是能夠成就人的一部份,極端教育對絕大多人來講就是不斷地否定,到一點都不剩的時候,世間上或許就少了一個查理.帕克。

教育與藝術一樣因人而異,但沒有誰會拒絕鼓勵。

我們是巴黎可麗餅和挪威燻鮭魚!下次再見囉!掰掰~~《進擊的鼓手 Whiplash》影評:魔鬼教育是否能激發出才

arrow
arrow

    巴黎可麗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