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久不見!我們是巴黎可麗餅和挪威燻鮭魚。
提到默片,儘管很多人聽過,但是對於現代人除了聯想到卓別林這位經典演壇人物,基本上已經是等同於「沒落」的代名詞。的確,從好萊塢第一部有聲電影《爵士歌手》問世後,無聲電影漸漸被取代。必須承認,放到現今,默片的娛樂效果無法滿足觀眾(雖然不置可否也有許多無聲電影成為影史重要資產)。
而今天,我們將要介紹一部在商業電影普及後,2011年上映的黑白無聲電影——《大藝術家》。電影評論理當會放在後面說,然而在正式開始聊電影前,我想先說個簡單的感想,希望能提起各位的興趣,以不至於有了對默片過時的先入為主觀念——《大藝術家》是個人看過認為最具有藝術價值的電影之一。
電影資訊
片名:大藝術家
導演:米歇爾.哈札納維西斯
監製:湯瑪士.朗曼
劇本:米歇爾.哈札納維西斯
主演:尚.杜賈爾登、貝熱尼絲.貝喬
攝影:吉雍.希夫曼
配樂:Ludovic Bource
劇情
1927年,還是默片盛行的時代。一家電影院座無虛席,大家都是來看好萊塢當紅巨星,喬治.瓦倫丁的作品。
當時的電影沒有聲音,沒有顏色,需要靠現場演奏來進行配樂,但依然不妨礙觀眾將感情投入電影;裡頭的男主角陷入困境時,觀眾會緊張;男主角脫困時,觀眾也會感到鬆一口氣;當影片結束更迎來現場一大片歡呼。
飾演男主角的演員走上來和所有人謝幕。
這個男人就是喬治,現在最炙手可熱的明星。可以說只要他走到哪,聚光燈就在哪。
佩比‧米勒是一位夢想成能在好萊塢闖出一片天的女孩,同樣也是喬的忠實影迷,在一次機緣巧合下,她和喬治邂逅,而且親吻他的照片在第二天立刻登上了頭條。不只如此,佩比性格活潑,笑容迷人,跳舞的模樣令她徵得電影其中一個角色。雖然只是龍套,不過對她來講是成功跨出的第一步。
這一天,喬治一如往常到片場開工。片廠的人員責怪他因為他的花邊新聞,使得新電影的口碑反響被忽略。顯然比起砸了大量金錢的電影,人們更在意明星各種八卦。喬治不以為意,他比較感興趣的是在布景後方,只有露出雙腿跳舞的女孩——是的,她就是和喬治一起霸佔報紙版面的女孩,佩比‧米勒。
本來監督為了報紙版面的事情想把佩比趕走,可喬治似乎是真的喜歡她,也或者覺得她逗趣,開口讓她留了下來。
這場戲佩比只是個和男主角跳舞的過客,但不知為何喬治卻連連NG了好幾次,一次又一次,明明是不到5秒的鏡頭兩人凝視彼此時,就是有種說不上來的反應。
1927年年末,電影被引入了聲音,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有聲電影。
喬治與刮風影業片商一同欣賞有聲電影的示範影片,不過對於嶄新且無人嘗試的技術,喬治輕蔑以對。製片人告訴他,那是好萊塢的未來。
喬治只回復他——
由於和片商意見相左,他主動退出,之後創作了一部從自編自導自演,到籌募資金也由他一手包辦的默劇電影「愛之淚」——他相信觀眾要看的不是能夠講話的新面口而是一直以來累積無數影迷的自己。
另外一方面,此時的佩比事業如日中天,從原來的群演到主要配角,再到女主角,幾乎佔據了各大報紙版面,一轉眼,已經成為新時代的好萊塢偶像。
且好巧不巧由佩比主演的有聲電影「美麗焦點」上映時間正和「愛之淚」撞期。
此時是美國經濟大蕭條,股市崩盤,將大量資金投資到自己電影的喬治面臨破產的窘境,生活事業各種不順遂,也讓他因此離了婚。
除非電影大賣,否則喬治真的將一無所有。
聽聞這句話身邊的老管家只露出苦笑。
果不其然,電影上映,「愛之淚」的台下寥寥無幾;反觀「美麗焦點」卻大排長龍。
喬治不禁想起昨晚佩比在接受採訪時說的——「長江後浪推前浪,新人勝舊人」—這是他必須承認的兩件事之一,而另外一件事——他破產了。
喬治幾乎淡出演藝圈,現在的他住在破舊的公寓,一年都無法支付老管家的薪水,連生活費都需要去當鋪店換取現金維持,唯一慶幸的是他的私人物品拍賣會上有人將他的東西全部買走。
失魂落魄的喬治碰巧看見佩比的新電影。
他就跟一般人一樣坐在普通觀眾席,就算身邊的人轉向他,也沒有人認得出他是曾經風光一時的巨星。
電影散場後,喬治回到家,開始看起自己以前出演的無聲電影,看著看著,喬治越是了解相較於剛才的有聲電影,默劇確實是落伍了——要不是當初自己的自大,或許不會淪落到今天這般田地。但是現在後悔也已經來不及了,他再也無法回到往日的風光。
頹喪、絕望不已的喬治不斷指責自己,甚至放火燒掉所有底片,幸好他的狗找來警察才讓他免於一難。
得知喬治住院的消息,佩比趕來探望。醫生告訴她,喬治暈倒時一直抱著一捲底片,也是他唯一沒有燒掉的底片。佩比發現那是第一次她和喬治合作,不斷NG的電影。
佩比要求醫生把喬治接到她家休養。
隨後佩比還向刮風影業的老闆提議重新啟用喬治,雖然老闆起初不想答應,無奈佩比用自身去留威脅才欣然點頭。
看似一切事端正往好的方面發展,喬治卻在恢復意識時,發現之前自己的管家現在改為佩比工作,更加受打擊的是他在一間儲物室發現了那些自己被拍賣的物件——原來當初把全數收購的人就是佩比,他一直默默地受她幫助。無法接受事實的喬治回到公寓,拿出槍打算自我了解。
一聲巨響。
佩比駕駛的車撞上了樹幹,她急忙上樓阻止悲劇發生。
面對走到絕境的喬治,佩比坦言自己想幫助他、照顧他。兩人相擁。
佩比向他提議他們可以一起合作歌舞片;意識到她對自己的用心,喬治不像之前從不屈居人下,這回他終於坦然接受。
這之後,兩人向刮風影業老闆表演了一段舞蹈,深受喜愛,獲得一陣掌聲。
當被要求再一次的時候,喬治笑著回答:
何謂無聲電影
“默片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電影,形式不同,不代表它就沒有趣味性”
——《大藝術家》導演——米歇爾——導演訪談
現代人對默片總是有著誤解。由於默片缺乏聲音、顏色,播放速度也較為緩慢,使得很多人認為默片的觀影程度低。誠如文章開頭說的,對於步伐越來越快的現今社會,人們更願意花錢到電影看一部能夠刺激腎上腺素的B級爽片,也不會想花錢去看一部需要全程看得仔細,乏味落後的默片。
但那也是作為商業價值。
即便默片已經幾乎不再有市場,也不妨礙一部好的默片本身具有的好的故事架構。《大藝術家》很好的向我們展示了這一點。(詳細的部分放到後面再說)
“很多導演都有默片的夢想因為這是最純粹的說故事方式”
——《大藝術家》導演——米歇爾——導演訪談
不需要去仰賴高科技與大場面,默劇要吸引人除了良好的劇本也需要配合演員的演技,還有偶爾出現的間幕來帶動。
先說間幕。其實指的就是我們常說的字幕。因為默片沒有聲音,為了要讓觀眾更加了解劇情,中間自然會插入字卡來更加準確向觀眾說明劇情,而《大藝術家》的字幕用得可說是非常巧妙。畢竟一部電影裡不可能每一兩個鏡頭就插入字幕來打斷觀眾情緒,所以字幕會選擇相當重要的位置放入。
舉其中幾個例子——女主角進入男主的化妝室,被男主撞見,這時候男主便說了——
若想要當演員,你必須與眾不同。
還幫她在嘴角點上了一顆痣(讓人聯想到瑪麗‧蓮夢露)。
此時喬治是站在上位,對還沒沒無聞的女主提出意見。有趣的是,當兩人身分地位互換,換成女主向喬治提出意見。所謂的與眾不同,不免讓人想到對聲音的接受——默片當道,喬治風度翩翩的外貌和誇張的肢體動作是他的與眾不同;有聲電影介入,佩比的聲音和舞蹈則成了新的寵兒。
接著再說說另外兩個例子。
拍賣會結束,工作人員向喬治說的——
恭喜你,都賣完了,你已經甚麼都不剩了。
實在妙不可言!一語雙關!
最後令人印象相當深刻的喬治舉槍準備自我了結,下一秒鏡頭插入短暫的字幕——
我們都以為是喬治開槍的聲音,但沒有想到是女主撞車的聲響。
前一個例子如果說妙是妙在言語本身的雙關,那麼這只有短短一個單字的字幕就是兩個劇情的雙關,完全引發我們的好奇,然後又讓我們安下心——這不是和現今我們最愛的英雄電影裡,主角逃脫困境時極為相像的心情嗎?
再說到演技。憑藉著《大藝術家》男主角尚‧杜賈爾登橫掃全球,獲得無數獎項,其中更贏得2012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獲得當年影帝殊榮。
為什麼前面說喬治有著誇張的肢體動作?除了戲中他的確是這樣的角色,在沒有對白的情境下,現實中默片的演員,由於要依賴大量的肢體和面部動作,所以表演會較為浮誇,尚‧杜賈爾登很好的演出了在那個年代演員應有的肢體和表情。
劇裡男主角從狂妄自大的一線巨星跌落成為平民,最後淪落到需要靠他人施捨才得以存活……尚‧杜賈爾登把情緒轉換把空得很好——當他在飾演明星時可以看到角色的從容自若,與對自己才能的絕對自信;當他在演繹跌落神壇的一介平民,你可以看出他身上流露出的孤寂。令人最讚許的是這些都是由默劇的形式表現,是現在很多演員無法達成的演技。
▲劇中男主角走過大街,背景調皮的出現「孤星」二字此時從螢幕中觀眾可以感覺得出那一頭流出的淡淡哀愁
……不過其實最讓我們看好的是劇中小狗烏吉的表演。順道一說,根據訪談,戲中烏吉阻止男主自殺那場戲,是由於牠想吃放在他身上的香腸(笑)。
何謂有聲電影
1927年,聲音技術成熟,電影被注入新血。毫無疑問,1927年有聲電影的問世,是好萊塢的重要轉捩點。
《大藝術家》就是在講一個從無聲電影橫跨到有聲電影的時代故事。面對嶄新的事物,有人認為有聲電影是電影產業的進步,也有人抱持抗拒不願改變,例如電影的男主角。
雖然《大藝術家》無庸置疑是一部默片,可是他卻前衛的在某幾個場景加入了聲音,讓整部片更獨樹一幟。
第一個部分是在喬治對有聲電影嗤之以鼻後,作的一個夢。夢裡他本來熟悉的世界突如其來有了“聲音”不論是玻璃杯的聲響,還是人們的笑聲……聲音的出現令喬治感到崩潰,恰好對應在現實中喬治不願意接受“聲音”,只想一昧沉浸在往日昔光;第二次聲音的出現是在片尾,喬治接納了佩比的提案,兩人一起載歌載舞。一陣沉默後,聲音出現便一直到電影落幕。
這兩段插入簡直神來一筆!
對應第一次聲音入鏡,此刻的喬治不再排斥聲音,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他的聲音出現在電影中——完全是用電影去表態一個角色的心境。
何謂電影
對普遍大眾來講,電影是很單純的娛樂,鮮少人記得電影飽含了何種含意,多半忘記電影本身也是一門藝術。
為什麼我會給予代藝術家如此高的評價?試想看看,沒有龐大資金和高科技或高調的電影宣傳,那要怎麼促使一部看似過時的默片征服觀眾呢?
那就說回開頭的《大藝術家》擁有很好的故事架構,我們不單因男女主角的情感為之動容,而且本片用了最符合電影特有的藝術手法去表現——用電影去解讀電影。
如果這麼說太艱澀難懂,那就拿好萊塢著名電影《萬花嬉春》做對比。
▲《萬花嬉春》電影海報
《萬花嬉春》同樣也是講述無聲電影發展到有聲電影的故事,兩者故事基層相近。
《萬花嬉春》以歡快流暢的方式去訴說電影的轉變,像是本來所有人都對有聲電影不屑一顧,但當《爵士歌手》獲得成功,片商立刻把正在開拍的無聲電影轉換用有聲電影的手法拍攝;本來聲音不討好的女演員,為了博得觀眾喜愛片商會使用幕後配音;有聲電影技術方才成熟,拍攝過程諸多不順……
不說音樂的部分,《萬花嬉春》是很直白的隨著劇情發展,讓我們看到有聲電影帶來的改變。
《萬花嬉春》的角色在遇到有聲電影的介入,很快便有了適應,即便拍攝過程遇到困難,之後也能以輕鬆歡樂的方式解決——那是當然的,因為這部50年代的電影,主軸一直是當下很流行的歌舞片;《大藝術家》則不同,他以曾紅遍一時的默劇演員作為主角,很寫實地描繪那年代無法接受新事物,過度自大而走下坡的辛酸路程,故事整體氛圍比較嚴肅。表現電影轉變的方式,不僅僅是以劇本呈現的故事,更是用聲音去表態。本來我們都會固執地認為如果是默劇就不會存在聲音,沒曾想過本片卻正好用了這個盲點來訴說電影行業與人物命運的變遷。
現今我們已經習慣了有聲音、顏色的電影,被層出不窮的視覺特效麻木,忘記電影原本的樣貌。電影應該是用來傳達思想、故事,甚至是一種體驗。
知名導演英瑪.柏格曼曾說:「對我來說安德列‧塔可夫斯基是最偉大的電影導演,他發明了全新的語言,忠於電影的本質。」
我思來想去許久,實在找不出有什麼比柏格曼的這句話更能體會我想對《大藝術家》的形容,索性就直接借來用吧。
語言不單可以是表面的聲音,也可以說是讓我們讀懂對方思想的溝通方式。本片藉由演員細膩的表演,流暢的劇情以及導演最純粹的說故事方式來讓我們看懂一部電影,我們不需要靠台詞就能看懂《大藝術家》的內涵———這是只有電影——《大藝術家》才有的精湛表演。
可以負責任地說,《大藝術家》體現了從古至今電影飽含的藝術意義。
好啦~這次的影評分享就到這了。
當初看《大藝術家》是到電影院看的,那時候真的被這部電影的表現手法震懾到五體投地(也許有點誇張了)但在充斥商業的電影市場能看到純粹的電影已經不多見。劇情方面,《大藝術家》或許不是最好的(所以文章內也不怎麼討論他的愛情線,因為重點不在那),不過以電影的角度去看,真心認為是一部傑作!推薦給各位~~
我們是巴黎可麗餅和挪威燻鮭魚,下次再見囉
留言列表